上一篇:在这里,“看病不用去北京 北京名医来看你”
下一篇:“谁弱谁有理”?违法的特权不存在!
五年五份工作:跳槽时我在想什么
日期:03-30 来源:未知大学毕业后五年,我经历了五份正式工作,最长的两年半,最短的五个月。我想,自己的跳槽经历,可能给很多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7年,我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入职一家著名电视台,负责做艺术公关和策展工作。这第一份工作,就偏离了自己毕业时想做出一档优秀节目的初衷。之后,我因机缘巧合进入互联网行业,游走其间,做过内容策略、内容运营,也当过新闻编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即将奔赴下一家单位入职。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在一家公司好好待着,脚踏实地积累,然后慢慢寻找上升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也在反思:是我不够安分吗?或许吧。但是,很多时候,跳槽真的是有各种原因的。
比如,第一次决定换工作,是因为当时的业务有较大变动,同之前的工作期望发生明显偏移。第二次跳槽,则是当时参与的几个项目已经进入稳定期,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可能每天需要的只是机器般的重复,这种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我也意识到继续下去可能不会让自己有新的收获。而且,此时工作已两年的我,消费欲大增,涨薪是当时很大的一个诉求。甚至这次跳槽时,涨薪的诉求已经排在了对工作岗位要求的前面。
第三次跳槽来得较为突然,当时正值组里裁员,领导正为裁谁而烦恼,于是开始私下打听有没有人最近在看机会准备走人的。结果组里一个同事竟跟领导和HRBP说我最近在找工作。半年前我跟这位同事出差时,确实有提到面试过一家心仪的公司,没想到这事被他抖落出来。事实上,如果按绩效排名的话,裁员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我,可这件事却让当时的自己陷入巨大的被动中。最终,我选择离职。
第四次跳槽,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2022年新年刚过,似乎周边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本人很不幸成为其中一员。被裁员的原因有些离谱:组里必须走一个,而还在试用期的我成了那个“必走”的人。我用了两天时间才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难过的不是被裁员,而是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因为我可能又需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找工作,去适应新的工作氛围。而每一次找工作,那种等待通知,准备一次又一次面试的过程,真的对一个人消耗非常大。
看吧,跳槽这么多次,当别人以为你潇洒快意,工作想换就换时,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酸楚。这几年,大家对互联网大厂的关注热度不减。相对较高的住房补贴,足额缴纳的五险一金,丰富的三餐和下午茶……辗转了这么多家互联网公司,我也会想:对年轻人来说,大厂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大厂赋予员工的一份骄傲“光环”是不容忽视的,哪怕它是虚幻的。在和朋友聚会、外出旅行时,常常会进行自我介绍。很多时候,当你说出自己是某个互联网大厂的员工时,别人真的会“另眼相看”,即使你的收入并不算高,他们对你从事的工作也并不了解。
我总觉得,这一点和老家同学考公考编成功上岸后带来的那种“光环”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他们赚的也不多,但当提到是在财政局、银行上班时,还是会被夸赞。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北上广和三四线城市中,两种不同年轻人殊途同归的追求。
工作期间,我经历的面试也是不计其数。其中,最让我头疼的问题,不是面试官对业务能力的考察,而是HR的灵魂拷问: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每次,我都要堂而皇之地编排一份看上去很美的规划。而我内心又特别想反问HR一句:你真的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吗?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去做规划,而是我深刻认识到,工作中日复一日的重复感和倦怠感,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重大变动,都使我感受到规划的局限性。
跳槽这么多次,对工作选择问题,我并不能算完全想明白。比较能确认的一点是:自己在过往的经历中有了一定积累,逐渐明晰了工作的兴趣点所在。未来,不论在职场中遇到什么变化,我都会积极应对,乐观对待工作和生活。
上一篇:在这里,“看病不用去北京 北京名医来看你”
下一篇:“谁弱谁有理”?违法的特权不存在!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