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骑”好共享单车需深度共治
日期:05-24 来源:交通运输部5月22日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处于资本“风口”的共享单车行业终于迎来首个国家级指导意见。而在近期,全国有7个城市也陆续出台监管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将城市共享单车纳入规范化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新规”除对共享单车企业提出多项具体规范,同时对地方政府也提出要求,且不止于监管层面——包括“提高自行车道的网络化和通达性”“保障自行车通行条件”等服务层面的要求,在新规中赫然体现。
此前,共享单车该怎么规范,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几天前,摩拜单车在四川峨眉山市投放仅仅一天,就被当地城管部门“紧急叫停”,理由是这些单车系“强行投放”,“给市区内的交通造成拥堵”。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扩张同管理之间亦引发不少矛盾。
一边是新生事物迅速占领市场,一边是监管者面临监管压力,如果单纯站在各自立场,共享单车企业与属地政府很容易陷入对峙和博弈。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级指导意见”和一些地方正在或即将陆续推出的共享单车管理新规,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监管者的立场上,占用了公共资源的共享单车必须“有序发展”,部分地方业已出现的“无序扩张”苗头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的确到了急需认真对待的时候;而在企业和用户立场上,这个新业态究竟能获得多大空间、具有何种权利,其实也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
新规的产生,首要的目的就是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既是为监管者提供依据,也是为市场主体提供准则。而其提出“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等于明确了鼓励“合理有序”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在这种导向下,一个好的“新规”应当同时成为市场的“权利清单”和政府的“权力清单”,既明确什么“不能做”,也明确哪些“不该管”。
明确边界,无疑有助于打破对峙。但就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而言,这还只是第一步。对这个合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方向,但又涉及公共资源、需要进行引导规范的新事物来说,政府与市场不仅需要各自“摆正身段”,更要学会“携起手来”,通过深度的合作共治谋求共赢。如交通部新规所言,共享单车发展需“坚持多方共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治理的局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享单车之于今天的公共治理,具有特别的典型性。
回顾此前围绕共享单车管理出现的矛盾,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一些政府管理方和企业方均未跳脱各自的单一立场,甚至试图以简单的行政逻辑或市场逻辑来主导全局。但今天社会,恰恰不再处于单一逻辑包办的时代。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立场,政府就会意识到付出眼前管理成本可以换来的长远价值,企业亦可以理解分担公共责任的必要性所在。而无论是政府追求的有效管理,还是企业希望的长期发展,都难以自给自足,而需要对方“伸出援手”、实现必要的资源整合与能力共享。这种共治共享的精神,恰是今天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是今天的显要议题。这种关系的处理,绝不是简单的“让位”或“越位”,而考验政府和市场主体间各自是否有寻求共治的胸怀,又是否能找准双方能够共治共享的“公约数”,进而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到共享单车监管来说,人们能想得到的地理信息定位、大数据整合等方式,足以解决“乱停乱放”的难题;优化调整自行车道设置,亦有助于减少违规骑行。显然,问题的关键不在有没有技术手段,而在于相关各方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坐下来,真正推心置腹,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共享单车如此,公共治理中的其他种种争议性议题亦然。深度共治,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这需要各方的善意和雅量,首先是政府方面的积极态度——共享单车新规对政府部门明确的服务性措施,起到了正向的引导作用。而随着对新规的讨论和落地,这种深度共治的理念能否形成共识、付诸实践,显然是最值得期待的。 本报首席评论员 朱珉迕
上一篇:北京门头沟区(塌陷)发生2.6级地震 震源深度0千米
下一篇:广西崇左一工地坍塌埋压2人均被救出 其中1人已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