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个小区“神器”上岗 专治遛狗不拴绳

日期:06-09 来源:未知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本月起实施,记者探访部分小区、公园发现仍有不文明行为

 
  多个小区“神器”上岗 专治遛狗不拴绳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6月1日实施,明确倡导九个领域文明行为,重点治理六个领域不文明行为,其中包括“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采挖景区植物,攀折花木,损坏草坪、树木;伤害或者违规投喂动物等行为;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等。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上述不文明行为在小区、公园、动物园等地仍随处可见。
 
  探访1
 
  不少居民遛狗仍不拴绳
 
  6月1日上午,记者在朝阳区周井大院小区看到,两位老人坐在单元门口乘凉,身边的小狗未拴绳,在居民楼前跑来跑去。“我们家的狗很乖,不会乱跑乱咬人。”问及为何不拴绳,一位老人这样说。
 
  6月2日,记者在大黄庄桥附近看到,两只没有被牵绳的小狗互相嗅闻、龇牙挑衅,被双方主人喝止后,一只小黄狗跟在老大爷身后前往大黄庄市场。虽然过马路时车辆较多,大黄庄市场也人头攒动,但老大爷始终没有给狗拴绳。
 
  双井附近的小区,也有不少居民遛狗时不拴绳。
 
  “现在小区仍有居民遛狗时不拴绳。”居民李女士说,怕狗的居民一般不敢劝说,只能绕道。
 
  市民张先生认为,一些养犬居民不清理狗粪,也容易造成邻里矛盾。“我很多次在电梯里看到狗尿,如果老人看不清滑倒了怎么办?还有一次,我家门口的地垫被狗尿湿了,气味难闻,只好扔掉。”张先生说,遛狗牵绳、清理狗粪应该是养犬人的基本素养,但他们放任不管,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经影响了他人生活。
 
  还有居民反映,天气恶劣时,一些狗主人会在地下车库遛狗,也不清理狗粪,让很多车主感到无奈。
 
  有小区探索语音提示遛狗拴绳
 
  有的小区探索通过发放牵狗绳等活动,帮助居民养成文明养犬习惯。
 
  通州区北苑街道天时名苑社区,在街道资金支持下安装了11个语音提示牌,借助红外感应,可在居民经过时,通过提示牌提醒遛狗拴绳。“考虑到夜晚发声可能会吓到居民,提示牌晚上会变成灯箱,以文字提醒大家文明养犬。”社区书记曹亚静介绍。
 
  小区还设置了5个指纹取纸机,方便狗主人取纸清理宠物排泄物。针对老人指纹变浅的情况,街道还为养犬户制作了一批电子卡,方便大家刷卡取纸。
 
  捡拾起来的狗粪,可以放在小区两个狗粪堆肥箱中,狗粪发酵6-8周就能变成化肥。社区会把肥料分给小区居民养花,剩余的用于小区绿化。
 
  曹亚静说,早在2017年,小区爱狗人士自发成立微信群,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文明养犬志愿者队,他们会定期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捡拾狗粪等活动。
 
  北苑街道一位工作人员称,前期街道出资购买堆肥箱等相关设备,后续也正在支持设备的运维。同时,街道也对参加文明养犬活动的居民和志愿者给予积分,定期兑换物品,对志愿者起到了激励作用。
 
  探访2
 
  为摘“一样的”果子 老人连扯多棵树
 
  6月2日上午,记者在朝阳区管庄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看到,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休闲。公园广播一直在循环播放“游园须知”:禁止攀折树木、踩踏草坪……
 
  但草地上还是有游客铺上毯子与孩子席地而坐,不少孩子在周围奔跑、嬉戏或者蹬起滑板车;一些年轻人坐在草坪上聊天,脚边堆放着矿泉水、纸巾、饮料等物品;自行车、三轮车、儿童推车也停在了草地上。旁边的一块草地上,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在两棵树间绑上了吊床。
 
  一位老人带着孩子在几棵果树下转悠了很久,原来是姥姥给外孙女摘了一枚小果子,结果孩子还要一个“一模一样的”。老人从树上扯下一个,孩子不满意,只能又去别的树再扯一个。为了达到孩子的要求,老人把周围四棵果树扯了个遍。记者注意到,这一块地方靠近路边的草地已经露出了地皮。
 
  一些街边公园里,居民带着吊床挂树上休闲比较常见。记者在朝阳路杨闸环岛东南角看到,马路边的绿地里,有一家三口在两棵树间绷着吊床休闲娱乐。
 
  6月3日下午,记者在紫竹院公园南门附近水域看到,有个小女孩将一个不小的网兜插入水中,想从水里捞出小鱼,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见此情景,站在身旁的妈妈并未加以制止。
 
  动物园违规投喂 有游客撒爆米花
 
  6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动物园探访。在水禽观赏区域,白天鹅、鸳鸯、鸭子等动物颇受欢迎,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沿着岸边,公园设置了不少标有“请勿投喂”的提示牌。不过对于有些游客而言,这些提示语形同虚设。
 
  “快看,游过来几只小鸭子”,说话的是一位年轻妈妈,她正从手里一点点扯下面包投进湖里喂鸭子。看到落进湖里的面包块儿,鸭子一口吞了进去。孩子也受了妈妈影响,把面包投喂给鸭子。
 
  游客违规投喂的食物主要是面包、馒头还有青菜,甚至有人投喂爆米花。
 
  一男士将一大袋子青菜放在地上,然后将青菜根掰下来投进湖里喂天鹅。也许是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他掰下的菜根特别大,投进湖里后,天鹅用嘴叨了好几下,才囫囵吞了进去。看到孩子好奇的眼神,他就把青菜递过去,孩子有样学样将菜头扔进湖里。就在两三米远处,“请勿投喂”的提示牌非常醒目。
 
  在一个小湖边,一对老人带着孩子欣赏小鱼,顺手把爆米花拿出来,毫不犹豫地扔进湖里喂小鱼。
 
  探访3
 
  老旧小区婴儿车、酱缸等杂物堆积
 
  婴儿车、破棉被、凉席、手推车、酱缸……6月1日,记者在朝阳区周井大院13号楼一个单元门内看到,居民不仅在楼道公共区域堆放了五花八门的杂物,还在家门口墙壁和扶手上设置了挂钩,悬挂羽毛球拍等物品。在院内,还有居民将捡拾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纸箱堆在了12号楼前,小区环境显得十分杂乱。
 
  “占用了一部分公共空间看似是小事,一旦发生火灾就是大事。”一位居民说,碍于情面,她没好意思请邻居把物品收回家中。另外,户外常年堆积的物品把楼门前仅有的一小块绿地也破坏了。
 
  6月4日下午,记者又走访了西城区长椿街附近多个老旧小区,同样发现了楼道内和院内堆物堆料现象。
 
  在槐柏树街3号楼的一个单元楼道里,废弃的柜子、桶、自行车等堆在楼道,原本不宽松的楼道更加拥挤。在长西社区,院内一层居民的窗户旁有废弃纸箱等堆积。
 
  声音
 
  ●不文明遛狗屡禁不止,执法难和取证难是主要原因,建议将市民合法拍录的视听资料作为执法参考,遛狗居民看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被拍下来了,也许就不好意思抵赖了。
 
  ——刘小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
 
  ●共享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也将对公众起到“约束”作用。这些信息未来可能对个人求职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文明信息记录的配套制度要尽快出台,并合理合法地用好记录平台。
 
  ——曹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对于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清理堆物堆料主要靠社区,但社区没有执法权,大多采取劝说方式,效果有限。
 
  ——李志雄(顺义区空港街道工作人员)
 
  ●在朝阳区每月20日的可燃物清理日,发动消防安全网格员在老旧小区、一些公共场所消防通道进行巡视巡查,如果有堆物堆料的情况及时整改,消除动态安全隐患。
 
  ——杨敬博(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处副处长)
 
  ■ 解读
 
  为何用立法提倡文明行为?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出台意味着什么?立法能够有效倡导文明行为吗?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生态教研部胡颖廉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刘小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如何解决执法难?
 
  发动社会力量一起治理,构建环环衔接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条例》的实施
 
  《条例》提出,“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劝阻、制止、查处不文明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执法信息”“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证据互认机制,对严重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惩戒”。
 
  刘小妹认为,“信用联合惩戒”应该会对居民产生“威慑”作用,因为不良的信用记录可以导致行为“受限”。
 
  胡颖廉表示,从国际经验看,信用惩戒是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且有效手段。这种看似“柔性”的手段是“绵里藏针”,既能产生足够震慑,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
 
  刘小妹表示,不文明行为面广量大,而执法资源有限,因此执法难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立法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条例》明确了公共场所和设施、物业、保安、环卫等行业和服务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劝阻、制止不文明行为的权利义务,这就是发动社会力量来一起治理,构建环环衔接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条例》的实施。”
 
  用立法提倡文明行为可行吗?
 
  法律不是万能的,解决陈规陋习需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胡颖廉表示,一般认为,法律是用强制力预防和惩处违法犯罪行为,底线标准不能用于评判和约束道德。随着风险社会的深入,许多个人行为给公共利益带来的后果无法预测,法律需要在对确定性危害进行规制的同时,对特定行为进行倡导性鼓励,防范潜在风险。
 
  比如说,“吃野味”作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风俗,可能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但可能不触犯当地法律。那么作为文明行为的倡导立法,就能有前瞻性地防范和避免这种制度真空的尴尬和危险,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胡颖廉表示,法律不是万能的,解决陈规陋习需要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包括法律倡导和约束、行政执法、社会共治甚至经济激励等。但法律以其权威性显然能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其他手段也可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刘小妹认为,从长远来看,文明立法由地方立法先行,待将来条件成熟,对于需要顶层设计解决的共性问题,可以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当前,《条例》从责任主体和执法手段上都有突破,未来的实施效果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条例》的效果何时才能显现?
 
  需要后续配套制度和政策来逐步推进
 
  虽然《条例》已经开始实施,但多数市民表示没感觉到区别,遛狗不牵狗绳等不文明行为仍有发生。
 
  对此,刘小妹表示,《条例》6月1日刚刚实施,不文明行为不可能一瞬间发生改变,需要后续配套制度和政策来逐步推进。
 
  “比如说,不清理宠物排泄物肯定违规违法,能否考虑对捡拾清理排泄物行为给予文明行为记录,将来根据分值兑换公共服务,比如减免共享单车或者公共图书馆押金,享受礼遇优待。这就需要逐步健全制度体系,实施精细化治理。”
 
  这些不文明行为容易被忽视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六个领域不文明行为。记者梳理了其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不文明行为,提醒市民尽量避免。
 
  得流感要戴口罩
 
  《条例》明确,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时要佩戴口罩。
 
  禁止在道路、居民区烧纸祭奠
 
  《条例》提出,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
 
  不得在地铁内吃东西
 
  《条例》要求,应当着装整洁,不在公共场所赤膊;不在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内进食等。
 
  不得高空抛物
 
  《条例》明确将重点治理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跳广场舞不能扰民
 
  《条例》明确重点整治: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娱乐、健身时使用音响设备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等行为。
 
  遛狗要牵绳
 
  《条例》提出整治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的行为。
 
  电动车不得在楼道充电
 
  《条例》提出,整治在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为电动车充电等行为。
 
  不得刻画涂污文物古迹
 
  在旅游方面,《条例》将重点治理以刻画、涂污或者其他方式损坏文物古迹、旅游设施;伤害或者违规投喂动物等行为。


上一篇:街头暴打不是教育子女正确姿势
下一篇:首都机场线部分列车可查看实时航班动态


联系我们:中侦在线
中侦在线_真相只有一个

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